中藥配方顆粒在新時代條件下的優勢與前景
中藥配方顆粒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創新和繼承,它的誕生是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為原料,按照傳統固有的煎煮5424方法,依據各種中藥材的不同特點和特性,運用現在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將單味的中藥飲片整個成分加以提取、濃縮、干燥、制粒、包裝而成,可以供醫師直接運用于配方使用的單味中藥顆粒。這也是對傳統中藥飲片進行改革的一項科研成果。
1.中藥配方顆粒的優勢
1.1質量控制嚴格,使用安全
我國的中藥配方顆粒經過幾十年的科研攻關已經有了非常扎實的科學基礎。2001年12月1日起,中藥配方顆粒已經納入中藥飲片的管理范疇,并實行批準文號管理。藥企對藥源的多樣性、品種的多樣性進行研究分析,逐步規范中藥飲片的炮制工藝;嚴格按GMP要求,對藥材、飲片、浸膏、中間體、成品等生產過程進行現代化的科學管理和理化檢測(現代指紋、圖譜技術)真正的到達質量保障。
1.2 科學化生產,優于傳統
傳統中藥中煎煮十分復雜且難記,在煎煮過程中無法更好的對煎煮質量進行有效管理,進而使湯劑質量不均等,療效不穩定。中藥配方顆粒采用大規模、自動化、全系列生產,能達到規范科學管理。配方顆粒按照傳統的水煮模式,依據飲片的特點,以研究出最佳的提取率。固定加水量、升溫煮沸時間、煎煮次數等參數,經水提取出的飲片能達到最佳有效成分,保證了中藥配方顆粒的穩定、均一、有效。
1.3 易于管理與儲運
中藥配方顆粒包裝密封性好,不易吸潮,避免了中藥飲片儲存過程中的變色、變味、走油、蟲蛀等質量問題,中藥配方顆粒體積小,重量輕,易于使用和儲運。
1.4便于藥師調配
中藥配方顆粒包裝袋上,標明了與原藥的換算關系,調配更加方便,不用稱量,衛生快捷,能有效避免稱量誤差,使用藥更加安全。也改善了中藥房亂、累、臟的問題。
1.5便于急救用藥
中藥配方顆粒既能有效保證中醫辨證的特色和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則,又使中藥治療效果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傳統的湯劑比較起來更適合于急癥的使用,從開藥、取藥、到服藥,只需數分鐘。
1.6便于患者服用,易于攜帶
中藥配方顆粒,可以隨時隨地服用,而且體積小,便于攜帶,非常適合外出人員,學生等人群使用。
1.7用途廣泛、靈活
中藥配方顆粒為單味藥,所以用途較為廣泛、靈活、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伍使用,可內服也可外用;可用于治療,也可用于亞健康人群保養。中醫臨床領域方面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2.中藥配方顆粒現存的問題
2.1 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
目前各個藥企間缺乏統一的質量工藝標準,中藥配方顆粒的產品質量、工藝標準由藥企自行制定。企業之間的產品工藝環節存在差異,所采用的定性鑒別較差,對產品含量檢測標準不一樣,沒有對輔料添加量進行評價等,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著產品質量。
2.2單煎合并與“共煎”的藥效差異
由于中藥配方顆粒是單味藥制成的顆粒,然后在合并應用,與傳統的煎煮湯劑是否存在藥效的差異,是目前行業對配方顆粒討論的焦點。傳統的中醫理論講究君、臣、佐、使和配伍,中藥湯劑在臨床上一般體現組方整體效果。在“共煎”過程中,能產生一系列理化變化達到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增強療效和緩和藥性等目的,發揮組方中各藥物成分的相互作用,而目前中藥配方顆粒不具備這些特點。
2.2.1“共煎”可使藥效成分溶解度增加而增效
磷脂酸對煎劑中麻黃堿和綠原酸有增加溶解度的作用。選用麻黃、金銀花和當歸組方,通過改變當歸用量來控制煎液中磷脂的含量,研究表明,增加當歸用量,麻黃堿和綠原酸溶出率也會隨之增強,和無當歸組增加80-。與磷脂類成分中有季性的磷酰基和非極性酯酰基有關系,也與表面活性劑有關。
2.2.2“共煎”可消除或降低一些藥物的毒性,增強療效
一味藥在單獨使用時,它的作用既不明顯也不會持久,而且有一定毒性。但“共煎”的湯劑中盡管一些中藥無強心作用,卻于“共煎”后,強心作用持久,毒性下降。如果單獨用毒性會比較大,分煎合用則不能降低毒性。表明一些附有生物堿的中藥合在“共煎”過程中產生化學變化。
2.2.3“共煎”可改善藥物的口感
單味中藥服用會有一些苦味,但“共煎”能改善一些中藥的生物堿。如果分煎合用,苦味沒有明顯改善。原因為“共煎”過程中,生成了一種具有生理活性的膠狀物質,這種膠狀物體會消除中藥的苦味,增加溶解度和療效。
2.2.4“共煎”能降低細菌的抗藥性
用單方和復方抗藥性強弱的比較試驗,證明單方抗藥性遠大于復方。相同單方藥物和湯劑在同樣條件下進行接種細菌培養,結果表明,單方抗藥性是湯劑的8倍。
3.中藥配方顆粒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
3.1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建立
各個藥企之間中藥配方顆粒缺乏統一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嚴重影響中藥配方顆粒的推廣和使用,目前急需解決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藥配方顆粒規范生產和管理標準體系。
3.2加強中藥配方顆粒單方與傳統“共煎”湯劑的理化對比研究
大量的實驗證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共煎”湯劑之間,在成分和療效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關于這些差異的限度及容易出現差異的藥物種類、品種、加工工藝等領域目前是空白。
中藥配方顆粒與“共煎”湯劑之間的等效性還有待于嚴格的藥理學、化學、藥效學、臨床學的實驗數據支持,需要在這方面加強研究。
3.3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前景
中藥是我國的民族瑰寶,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統的煎藥形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中藥配方顆粒的推廣使用,恰好是將傳統的中藥融入現代的傳承,配方顆粒不論是從快捷度、高效性、藥品質量和使用方法等方面,都給臨床提供了一個拓展渠道。相信,隨著中藥配方顆粒研究應用的不斷發展,傳統中藥融入現代的步伐會邁得更加快速,中藥配方顆粒在中醫臨床領域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下一個:醫院該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