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季度藥品網上交易量大跌 疫情過后能否恢復?
醫藥網5月21日訊 疫情好轉了,藥品銷量會慢慢恢復的
一批藥品,河南銷量大跌
日前,河南省公布了第一季度藥品網上交易情況。
通知顯示,河南省第一季度藥品訂貨金額、配送金額、入庫金額和采購品種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主要是因為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

其中,藥品訂貨金額為111.56億元,同比去年下降23.1%,環比下降27.37%;配送金額為100.17億元,同比去年下降17.61%,環比下降25.92%。
入庫金額為95.37億元,同比下降14.07%,環比下降26.11%;只有采購品種數出現略微小幅的正增長,同比下降5.5%,環比上漲0.21%。
除了交易金額大幅下滑外,已有醫院一季度并未在醫藥采購平臺上采購。經統計,共有86家醫療機構未通過省醫藥采購平臺開展網上采購。
與此同時,部分醫療機構未及時辦理網上入庫,入庫率較低。比如蘭考縣中醫院等143家醫療機構未辦理網上入庫,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等197家醫療機構入庫率低于50%。
供貨率和配送率也受到影響。公告顯示,珠海安生鳳凰制藥有限公司等共77家生產企業供貨率不足50%,永城市醫藥總公司等69家經營企業配送率不足50%。
在疫情期間,除了急診和部分重要科室,其他醫護人員都被緊急調度至發熱門診以及一線抗疫區域,因此醫療機構整體診療活動的供給大幅度降低;與此同時,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帶來的交叉感染,輕癥和慢性病患者也盡量減少到醫院就醫。因此,醫院的整體人流、診療活動數量、處方量均大幅下降。
因此,藥品銷量也隨之下降,這直接體現在此次河南省公布的數據中。
北京寶成普濟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孫躍武坦言:“這個表格非常真實的反映了疫情前后醫院的用藥情況,不僅僅是河南,應該全國都會表現出這樣的情況。”
他進一步解釋:總的來說,應該疫情越嚴重,下降越明顯。雖然一季度是1、2、3月,但如果細化看,一月份的影響應該不是特別大,最大影響來自二月和三月。這可以從采購品種數看出來——數量沒有明顯下滑,甚至略有提升,就是因為1月份前期受疫情影響不大,所以醫療機構會按照正常用藥情況提出采購需求。
藥品銷售,會慢慢恢復
疫情對醫院和藥企最直接的影響,來自于門診量。IQVIA數據顯示,除湖北外,全國疫情最嚴重期間,因擔心感染風險,住院和門診患者均大幅下降,患者量分別下降到日常的32%和19%。
據了解,從不同科室來看,急診、感染、呼吸科這些與疫情相關的科室患者量下降幅度小于其他科室;而五官科、老年科、兒科、骨科等接待輕癥患者的科室患者量下降均超過90%以上。
患者壓抑了治療需求,門診量下降,帶來的問題就是處方量和藥品銷售量下滑。
尤其是輕癥科室,一般情況下,沒有太大問題,患者就不去醫院,自己家里有常備藥,或者去零售藥店,在網上購藥,渠道很多,不一定非要醫生診斷,因此非重癥科室,藥品銷量下滑都較為明顯,孫躍武認為,“常規治療藥、慢病用藥以及跟手術有關的器械耗材,都會下降明顯。”
他了解到:現在門診量正在逐漸恢復,四月份的時候,跟同期相比已經恢復到了60%,到了下半年,如果疫情沒有復發,預計醫院的門診量就會恢復到正常水平,甚至會比往常要高。
這可以從藥企產品的發貨情況看出趨勢:第一季度的銷量受疫情較大影響,第二季度,很多企業開始反彈性發貨,已經有企業樂觀估計,上半年結束時,發貨量會跟去年持平。如果真的達到這個水平,那意味著到了6月份,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已經逐漸降到最低。
如何抓住機會?
作為一個剛性行業,新冠疫情對藥企的影響冰火兩重天。一方面,疫情促使相關藥物需求激增,相關藥企擴大產能加速研發,資本市場幾度飄紅。
比如,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曾涉及14種具體藥物,涉及數十家生產廠家。

圖片來源:廣州廣證恒生
這些廠家的藥品需求激增,加班加點積極擴產。據媒體報道,自從1月20日疫情公布至2月7日,連花清瘟相關產品在叮當快藥線下藥店和網上平臺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80%;而京東大藥房的數據顯示,1月20日-1月27日期間,板藍根、維生素C泡騰片、感冒靈顆粒、對乙酰氨基酚、小柴胡顆粒等一系列感冒退熱藥品銷量比上月同期增長了5.5倍。
而更多的藥企,面臨的問題是研發、臨床、銷售階段均收到影響。尤其是藥品實地推廣活動由于疫情被迫推遲或轉為線上,與疫情無關藥品也由于線下銷售活動受限而對銷量造成影響。
除了慢性病藥物和一些急癥藥物以外,與疫情無關而又不是患者急需的藥物在醫院端銷量同比會有較大降幅。
隨著疫情逐漸好轉,相關藥企也要抓住新的機會。某種程度上,因為疫情期間害怕交叉感染,很多患者實際上是“壓抑了”,而不是”減少了“治療需求——他們既沒有到醫院治療也沒有到藥店自行購藥。隨著疫情的結束,門診量的提升,治療需求會逐漸釋放,未來會有一個處方量的快速反彈。
孫躍武認為:當藥企有很長時間企業沒有去醫院拜訪了,某些產品可能迎來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這是屬于有準備企業的機會。
經過幾個月,醫生心目中對產品的印象淡漠了,因為醫藥代表的接觸、藥企組織的活動少了。等到疫情好轉,可以開放拜訪了,此時,誰先到醫生那里介紹他的產品和產品組合,那么醫生就可能更快的恢復誰的產品,用于對病人的治療。畢竟現在門診快速反彈,治療需求會更迫切,這時,藥企可以迅速搶占市場。
【版權聲明】秉承互聯網開放、包容的精神,醫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注明來源醫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