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諾菲宣布裁撤1680人 人員調整仍是主旋律
醫藥網7月1日訊
賽諾菲宣布,削減超過1680人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在全國擁有超10萬名員工的法國制藥商賽諾菲,將在歐洲削減超過1680個崗位,以削減成本,提高利潤。
賽諾菲的一名發言人表示,上述裁撤員工將在三年內進行,主要涉及工廠藍領員工。今后將專注于通過數字化和IT外包提高效率。
此外,路透社周四報道,賽諾菲目前正在考慮裁撤員工數百人,并于周五和6月29日與員工代表舉行會談。
一位接近賽諾菲的消息人士表示,賽諾菲的所有工廠都不會關閉,但自從去年決定終止糖尿病和心血管研究這兩個領域后,一些研究中心的活動將停止。
6月中旬,賽諾菲曾表示,將在法國的兩個生產基地投資6.1億歐元,以使其致力于疫苗研發,成為生產樞紐,預計其一個地點將創造約200個工作崗位。
近期來,多家制藥公司宣布裁撤員工計劃:
6月9日,丹麥制藥企業靈北宣布,其計劃裁撤員工100人以上,這是重組其研發業務計劃的一部分。5月初,英國藥企Orchard Therapeutics為節約現金流,解雇約四分之一員工。4月7日,生物技術公司sage計劃解雇340名員工,約占公司總人數的53%。大多數人從事銷售推廣和行政職務。
邕江藥業營銷總監黃勇表示,相比于國內更側重政策的波動和影響,國外的人員調整一般有幾種方式:
第一種,受經濟周期的影響,通過經濟周期的興衰調整銷售團隊乃至整個公司的業務團隊;第二種,跟企業全球的產業布局有關,涉及到其整體的戰略規劃,比如削減某事業部、剝離某產品線;第三種,跟產品本身的生命周期有關,如果產品的專利到期,藥企就會做經營上的調整,比如外包給仿制藥團隊,甚至賣掉整個經營權,這會隨之帶來人員的波動。
事實上,如果我們將時間線拉長至2018-2019年,包括輝瑞、拜耳、GSK等在內大型跨國藥企,基本都有人員調整的消息出現。基本上,醫藥代表、高失敗率的新藥研發部門,以及非核心業務部門的人員均為裁撤員工危險邊緣的幾類人。
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實際上每年跨國藥企都會有人員調整的消息和計劃傳出,從而調整戰略和優化產品線。
裁撤員工,并非完全壞消息
雖然短期層面,對醫藥代表個人,崗位調整和離職絕對不是個好消息,但長期層面上,這對企業的資源結構優化和醫藥代表職業思維的培養有一定好處。
“從個人層面,這讓代表保持職業化團隊的思維,因為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到了成熟期,企業可能會從利益層面作出調整,一些盈利能力比較弱的板塊,會直接賣掉或者關停,所以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化素養,做U盤式員工——可以快速適應不同企業不同產品。更何況,有能力的醫藥代表領取了N+2的賠償后,也許還能升值和跳槽。”黃勇表示。
與此同時,他進一步解釋,作為一個成熟的經營企業,作出裁撤員工的考慮,一定是有利于公司的經營效益的。但這也不意味著一定是壯士斷腕和迫不得已,也可能達到利益最大化。因為企業經營的效果,資源的匹配程度不一樣,比如在A企業是雞肋的產品和團隊,由一個擅長做推廣招商的國內企業接盤,反而變成一個非常好的產品。
簡單來說,針對裁撤員工,企業和醫藥代表面臨的問題是一致的,差別在于宏觀和微觀:企業是戰略布局,員工是選擇。企業需要考慮如何削減成本、聚焦優勢業務以及調整戰略架構,而員工則要做一個詳細的職業規劃。
針對企業和員工的選擇和規劃,黃勇建議,醫藥代表要結合幾個方向:制定遠期目標“我想做什么?”?想做什么?和未來的選擇一定要有關聯系,比如我想做這個產品,我想進這個企業,所有的努力和資源都要超這個方向傾斜。第二是“我能做什么”,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能匹配到目標的哪個產品線,哪個層級對員工的要求。第三是“我該做什么”,朝著目標的方向培養自己的能力,按照對方的標準優化自己的能力。與此同時,企業制定出自己所需人才的標準。
從企業和員工的角度,裁撤員工的另一面是優化,同時對行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一流企業、大型跨國企業有非常出色的培養體系,這些企業通過裁員的方式,讓其培養出來的醫藥代表流動到了行業內的各個角落,給二流、三流的藥企帶去先進的產品思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行業的人才流動。
人員調整仍是主旋律
就中標品種、中標企業而言,邏輯上全國的營銷推廣品牌團隊都不再需要。黃勇認為,這個產品線上的員工大致有兩種,針對公司現有未帶量采購的新產品,或者需要做推廣的產品,未帶量采購的事業部或產品線轉崗;如果企業無崗可轉,直接裁撤員工就成為最終的出路。再者,很多公司也無法大量吸收掉被裁員的醫藥代表——要么自己就面臨帶量采購,要么由于疫情對門診部住院部的影響,很難大舉進軍國內的營銷市場。
新冠疫情給更多的企業帶來了資金和業績壓力,也同時迫使其進行戰略調整,未來的人事變動會更加頻繁。
針對行業內一些裁員的現象和問題,黃勇建議,企業要提前做好人事規劃和產品線的經營規劃,避免很多員工入職一個月就因為帶量采購等政策影響被裁掉。中長期的規劃其實對自己的運營經營成本負責,也是對于員工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生命負責。
此外,醫藥代表自己也要有政策的預判——如果你的產品進入了很多省的帶量采購目錄,那么本地區的帶量采購只是時間問題,提前做一些職業化布局,或者提前找新的職業機會。
【版權聲明】秉承互聯網開放、包容的精神,醫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注明來源醫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pharmnet@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