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即將正式出臺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近日向8個行業協會下發了關于征求對《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要求本月27日前將意見反饋到國家發改委。這意味著藥品價格改革方案業已基本成型,正式的改革方案即將出臺。
取消藥品高零售限價已成定局。
由于現行的藥品價格制度存在諸多不足:首先,在目前的招標采購機制下,甚有部分地區的二次議價,高零售限價對藥品終端價格的形成已無實質性意義;其次,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由發改委確定的藥品定價政策并不合理,一是發改委無法取得藥價的真實成本,二是無法及時反映真實的市場供求狀況,“劣藥驅逐良藥”和低價藥短缺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此種條件下,不若將藥價交由市場決定,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取消“天花板價”已是大勢所趨。
醫保控費作用將強化。
根據媒體披露的《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醫保部門將以合理市場交易價格為基礎,綜合考慮醫保基金及患者承受能力來制訂報銷藥品支付標準,做好醫保、招標政策銜接配合。從這個角度來看,藥價改革的核心在于醫保支付基準價的確定。目前,地方性的探索主要有重慶和福建三明,其中三明模式以招標低價確定醫保支付價,超出部分由患者承擔;而重慶模式則建立高、中、低三種支付價,但超出部分由醫院承擔。在醫保支付價的確定方面,三明模式相對激進,重慶模式則相對溫和。但在超出部分誰承擔的方面,重慶模式的由醫院承擔超出部分可能會從更大程度上遏制開“高價藥”的情況。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醫保支付標準制定的試點和模式涌現出來,但無論何種模式,醫保控費的作用仍將強化,醫保付費模式改革也將加快,按病種、按人頭付費的復合型付費方式將加快實施,按疾病診斷關聯性分組(DRGs)付費方式也將積極探索。
對上市藥企的影響應區別看待。
在國內經濟增長降速以及醫保控費與反商業賄賂等因素共同影響下,醫藥行業整體增速中樞下移,但無論是藥價改革還是醫保控費都將促使行業更加良性的發展,并從一定程度上倒逼醫藥產業結構升級,注重創新的藥企終將脫穎而出。而就此次藥價改革來看,供求關系緊張的血制品行業有望充分受益;品牌OTC 企業或將借此次藥價改革進行適當提價;創新藥、品種、低價藥則受政策影響較小。
投資建議。
鑒于市場之前已對此次藥價改革有所預期,醫藥板塊近期相較大盤表現較弱,我們認為此次藥價改革方案正式推出之時或將是短期壓制醫藥板塊的不確定因素消除之日,醫藥板塊整體或將有所表現。
政策受益的角度,血制品標的建議關注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博雅生物、天壇生物、st 生化、人福醫藥,品牌OTC 建議關注江中藥業、仁和藥業、華潤三九,創新藥產業鏈建議關注恒瑞醫藥、泰格醫藥、博騰股份,品種標的建議關注天士力、紅日藥業、中新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