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發展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是政策法規標準滯后。隨著醫療市場的開放,目前執行的醫療機構設置和評審標準,不能涵蓋醫療機構的所有類別,對民營醫療機構在設置和等級評審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建院時就遇到兩個難題,一是沒有專科醫院的具體審批細則;二是對于該院即將開展的特別項目也沒有具體的審批操作細則。只好與衛生行政部門多方溝通,才有可能解決。
二是人才缺乏。目前高素質的衛生技術人員多集中于大型公立醫療機構,民營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學科結構、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發展后勁和市場競爭力不足。不少民營醫院院長向記者抱怨,醫院都想找好的學校聯合發展,形成科研教學臨床一體化,但這非常不容易,“就像談戀愛,很多學校看重的還是背景和實力。”
三是投資回收周期較長。記者了解到,目前民營醫療機構的補償全部依靠醫療服務收費,醫療機構從建設到經營盈虧平衡需要較長時間,很難在短期內有比較明顯的經濟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拖住了民營醫院的發展步伐。
基于此,業內人士和有關專家表示,目前社會資本辦醫還需要大力推進扶持力度,尤其是地方進一步細化政策并有效落實。
上一個:零售藥店將承擔醫院藥房服務
下一個:老百姓該如何選擇民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