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病歷”該絕跡了
近日,江蘇省一位市民曬出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病歷和處方單,再次引發網友對“醫生體”的吐槽,F實中,遭遇過“天書病歷”的患者不在少數。有人認為,醫生工作量太大,應予以體諒;有人認為,處方和病歷本來就是給醫生和藥師看的,病人無須看懂;有人則揣測,醫生是出于“保護知識產權”或“逃避醫療責任”的目的。
醫學泰斗張孝騫曾說:“病史是有歷史意義的公共財富,不能看成個人的小事而漫不經心,要對別人和后人負責。”病歷不僅是醫生對醫療活動過程的記錄,更是患者的醫療健康檔案。對于醫者來說,作為總結醫學經驗的手資料,病歷對探索疾病規律乃改進醫院管理都有重要作用。同時,“天書病歷”會損害患者對醫生的信任,而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模糊難辨的病歷也很難成為一份有力的依據,不僅讓患者維權難,也讓醫生無法自證清白。對于患者來說,如果處方字跡過于潦草,到醫院外的藥店買藥就會遭遇不便;如果病歷書寫難以辨認,換一家醫院、換一位醫生診治,先前的診療記錄就可能失去參考價值。
早在2002年,衛生部下發《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規定病歷書寫應當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準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然而,讓患者“霧里看花”、捉摸不透的“醫生體”始終難以絕跡。一種觀點認為,這種頑疾只能用“互聯網+”的手段去解決,盡快全面推行電子病歷,讓手寫病歷徹底退出舞臺。應該說,用電子病歷取代傳統手寫病歷是必然趨勢,但眼下,手寫病歷和電子病歷并行的情況還會繼續存在,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著力督促《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落實;醫療機構更不能對“天書病歷”熟視無睹,要用考評措施減少“狂草醫生”的數量。
病歷書寫關乎醫院和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善意傳遞,關乎社會對醫者付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醫生對病人的愛心、細心、責任心,應該滲透在每次病歷記錄的字里行間。
醫學泰斗張孝騫曾說:“病史是有歷史意義的公共財富,不能看成個人的小事而漫不經心,要對別人和后人負責。”病歷不僅是醫生對醫療活動過程的記錄,更是患者的醫療健康檔案。對于醫者來說,作為總結醫學經驗的手資料,病歷對探索疾病規律乃改進醫院管理都有重要作用。同時,“天書病歷”會損害患者對醫生的信任,而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模糊難辨的病歷也很難成為一份有力的依據,不僅讓患者維權難,也讓醫生無法自證清白。對于患者來說,如果處方字跡過于潦草,到醫院外的藥店買藥就會遭遇不便;如果病歷書寫難以辨認,換一家醫院、換一位醫生診治,先前的診療記錄就可能失去參考價值。
早在2002年,衛生部下發《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規定病歷書寫應當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準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然而,讓患者“霧里看花”、捉摸不透的“醫生體”始終難以絕跡。一種觀點認為,這種頑疾只能用“互聯網+”的手段去解決,盡快全面推行電子病歷,讓手寫病歷徹底退出舞臺。應該說,用電子病歷取代傳統手寫病歷是必然趨勢,但眼下,手寫病歷和電子病歷并行的情況還會繼續存在,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著力督促《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落實;醫療機構更不能對“天書病歷”熟視無睹,要用考評措施減少“狂草醫生”的數量。
病歷書寫關乎醫院和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善意傳遞,關乎社會對醫者付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醫生對病人的愛心、細心、責任心,應該滲透在每次病歷記錄的字里行間。
上一個:疫苗事件陰影下的接種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