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救治規范有效阻擊死神
4月19日從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全國嚴重創傷救治規范的研究與推廣》項目歷時10年,有124家醫院參與,輻射人口約7231萬人,是國際上大規模的創傷救治干預性研究。在規范實施區域內,院前救治時間平均縮短了約53%,嚴重創傷院內死亡率平均下降約40%。
據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交通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姜保國介紹,創傷是45歲以下人群位的致死原因。我國每年因創傷就醫高達6200萬人次,每年因創傷致死人數達70萬人~80萬人。嚴重創傷救治中存在院前急救時間過長,現場救治人員總體缺乏規范化培訓,院前與醫院之間缺乏信息交換,綜合醫院缺乏創傷專科化救治團隊,救治現場與救治醫院均缺乏規范、科學的救治流程等問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聯合第三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市急救中心、解放軍總醫院等多家單位,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并建立以綜合醫院為核心的閉環式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率先進行了創傷數據采集及流程監測,自主研發了創傷數據庫系統軟件,累計收集670余萬名院前及院內患者的救治數據,形成了全國大樣本量的創傷救治數據庫;制定了《中國嚴重創傷救治規范及流程》,使試點區域內的創傷救治能力明顯提高;自主研發院前院內信息預警聯動系統,形成高效的院前急救與救治醫院、救治醫院急診與專科之間的信息鏈接,平均整體救治時間由項目實施前的87.52分鐘降低40.76分鐘,縮短了53.43%。
項目組提出,在綜合醫院組建多學科醫師組成的創傷救治團隊,并對相關專科人員進行嚴重創傷急救培訓和演練,實現院前、院內急診及創傷救治團隊的快速反應,將院內急診等待救治時間從平均17.53分鐘縮短0~5分鐘。
上一個:兩家企業藥品GMP證書被收回
下一個:今年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