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目前移動醫療的一些思考
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自己接觸到的,還是通過網絡了解到的,HIT界里移動醫療服務項目正在神州大地上呈星火燎原之勢。總體而言,在用互聯網思維做項目的當今時代,移動醫療服務必定會成為HIT的重要方向,可以為醫患雙發提供便捷有效的健康溝通和服務。
所有的HIT項目,應當是萬變不離其宗,服務的對象無非是醫療管理者、臨床醫護人員和病患三大類。據此來看,現在的移動醫療項目方向似乎有些問題,少也是不完整的,APP也好、微信也好、第三方介入也好,遍地可見的幾乎都是針對病患或者健康服務人群,極少數有醫護應用,而且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但對于HIT工作人員來說,少應該把為臨床服務放在與為患者服務放在同等地位上吧?為技術支撐部門,信息人員服務好臨床的同時也就相當于服務好了患者。可實際上HIT的發展現狀是面向臨床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我們究竟用IT技術為他們提供多少方便?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究竟給臨床帶來了什么?是診療水平提高了?還是科研成果豐富了?是醫療事故減少了?還是醫護工作量減輕了?加強管理、完善流程固然沒錯,但HIT人員決不能把臨床醫護藥檢放人員看成信息化流水線上的一個個部件,更不能不切實際做一些違背臨床規律的“高大上”的“面子”項目,HIT應該在為臨床醫護服務上多想辦法,他們才是HIT項目真正的使用者,而使用者的參與介入程度往往又決定了項目的未來。
在當今的醫療體制下,大型醫院的資源是有限的,醫院專家就那么多、專家號就那么多、病房床位就那么多,大型醫院患者人潮洶涌,社區醫院患者門可羅雀,三級轉診制度依舊無法落實......而移動醫療的出現,并不能解決這些醫療矛盾背后的本質問題,反而還帶來了一些副作用,比如由于這些移動醫療項目的引導,患者也會更進一步趨向大型醫院;還有不少患者或家屬都不能熟練使用智能設備,在與其他人的“網絡競爭”中,這些人的看病就診更難了,他們可以稱之為“信息歧視”的受害者;另外,移動醫療的出現也給醫護人員帶來了更多的壓力,整體工作量增加、休息時間被打攪、各種私人資訊被曝光......
就個人而言,并不否認移動醫療在HIT中的重要貢獻,也期盼移動醫療項目給醫療服務帶來新的面貌,但目前看到的移動醫療項目真正從臨床醫護需求出發的太少了,更有甚者開始做起了遠程視頻診斷項目,這樣的項目在法律規定沒有明確之前,會給醫院、醫生帶來極大的風險。HIT的工作是臨床的助力和推手,不是牽引臨床向前,醫療領域的很多流程規范是有其嚴格要求的,輕易別“走在需求之前”,輕易別“顛覆醫療”,醫院醫護人員不能再承擔更多無關的責任了。
移動醫療的后續發展,可能更多地需要在醫護需求中尋找出路,這是一個非常有難度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出路。HIS、電子病歷、PACS、LIS等項目的建設,大多數臨床醫護人員的前期參與度不深,而現在的移動醫療項目則不同,需要仔細剖析醫護工作流程,分析醫護人員所需,尋找合適切入點,而項目也許會成為醫護人員的重要工具之一。孰能成功?就看孰能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了,這將會是HIT建設領域一片廣闊的“藍海”。
石家莊網安科技有限公司:www.wahis.cn
上一個:大數據在醫療行業應用的15個場景
下一個:基于信息安全技術的電子病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