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互聯網慢病管理項目在京啟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動,縣域醫院正成為慢病管理的首要關口。6月13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賽諾菲中國協辦的基層互聯網慢病管理項目(以下簡稱“項目”)在京正式啟動。項目旨在以發展基層醫療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患者滿意度為中心,積極探索在“互聯網+”模式下,建立更完善、有效的基層慢病管理體系,全面落實疾病的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策略,提高基層慢病管理能力,使慢病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能實現“管得好”、“留得住”的雙向目標。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孔靈芝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秘書長楊維中教授,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心臟聯盟主席胡大一教授,賽諾菲中國基層醫療事業部副總裁盛驚州,以及首批參與項目試點的基層醫院代表出席了項目啟動會。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億人,因慢性病而死亡占我國居民總死亡的85% ,已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慢性疾病的持續增長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廣大縣域醫院在慢性疾病預防及管理體系中應起到關口作用,切實貫徹慢病患者的二級預防及三級預防策略。”中華預防醫學會秘書長楊維中教授表示,這需要縣域醫院為慢病患者提供滿意的健康管理體驗。加強患者參與是提升滿意度的關鍵之一,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參與,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
“基層互聯網慢病管理項目通過網絡輔助工具和教育平臺,幫助基層醫生提高診療能力,并輔助基層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包括轉診和慢性病簽約管理支持服務,同時利用計算機系統對患者進行分層管理,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患者跟蹤隨訪以及患者教育工作,重點落實慢性病的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孔靈芝教授介紹道,“項目”期望能夠通過縣級試點醫院對全新慢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幫助基層醫生在慢病管理工作中逐步達到加強慢性病的二級預防,實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正確管理,改善慢病患者隨訪教育,并提高慢病患者參與度,建立以患者自我管理意識為核心的慢病管理體系。
“從‘為慢病患者提供疾病診療服務’到‘為慢病患者進行長期健康規劃服務’,包含兩個關鍵內核: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慢病管理方案和個性化的長期隨訪方案。”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心臟聯盟主席胡大一教授以“五大環節”詳細闡釋“項目”對傳統服務模式的轉變,“以發現慢病患者、納入慢病管理系統、規范化慢病診治、慢病患者教育、慢病跟蹤隨訪等五個環節,開展慢病管理模式的全新嘗試,建立以慢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和自我治療為基礎的個體化管理體系。將互聯網的優勢與醫院、醫生相結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慢病管理制度。幫助醫患實現高效的溝通模式,同時提高患者參與度,從而影響患者的健康結局,真正實現慢性病的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策略。”
賽諾菲中國制藥運營總經理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作為全球的醫藥健康企業,賽諾菲不僅在慢性病領域具有多款優質創新產品及疾病管理經驗,更在基層醫療市場深入探索多年。近年來,賽諾菲積極將互聯網醫療等創新模式引入到廣大縣域醫院。2015年,賽諾菲基層醫療事業部與健康之路合作,搭建面向廣大縣域醫院的移動醫療平臺。此次 “項目”的啟動,更將協多方之力,共同開創基層慢病管理新模式,深化慢病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惠及更多慢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