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五家”醫改聯合研究肯定改革成就 提出八項建議
人民網北京7月27日電22日,一項由“三方五家”,即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歷時兩年的醫改聯合研究結果公布。報告肯定了中國醫改已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中國還需要采取一系列關鍵舉措,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并進一步控制不合理費用的增長。
這項題為《深化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基于價值的優質服務提供體系》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30多年,中國有6億多人口擺脫了貧困,同時,在衛生領域的成就斐然。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等多種因素拉動衛生費用的持續增長。而經濟增長的放緩對當前衛生支出水平的持續增長帶來較大的挑戰。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亟需通過改革建立“以人為本”的一體化衛生服務體系來應對新的挑戰,中國政府也已充分認識到推進衛生體系實現戰略轉變的必要性,并已采取了大量切實有效的行動。
報告建議,中國需用10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實施和推廣以下這些改革,以建立高價值的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提供體系和籌資模式。八項改革建議包括:
1、建立“以人為本的優質的一體化服務”(PCIC)新模式,加強基層衛生服務的核心地位。這一新模式將圍繞個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組織服務,通過電子工具和數據共享,實現與上級醫療服務和社會服務的一體化整合。
2、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建立有效協調機制,加強所有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合作,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負責衛生領域系統性質量和績效的改善,包括公共和民營部門。
3、讓患者熟悉并了解醫療衛生服務,增加對衛生體系的信任度,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有關其自身健康服務的決策過程。
4、改革公立醫院,使其不再成為一站式衛生服務的提供者,而是更加側重疑難重癥的治療,將常規性服務轉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
5、改變服務提供者的激勵機制,以患者健康結果而不是提供治療的數量或開藥量作為支付的基礎。
6、提高醫務人員的地位,尤其是基層衛生服務人員,為他們提供更優厚的薪酬和更大的支持,建設適應新型服務提供體系的衛生人力隊伍。
7、允許合格的民營醫療機構提供經濟有效的衛生服務,與公立機構進行公平競爭,協同發展,并建立適當的市場監管機制。
8、根據疾病負擔、人口分布狀況及日常衛生服務需求,確定衛生領域公共資本投資的優先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