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葉龍杰 實習記者彭艷)5月18日,中國家醫平臺成果新聞發布會暨中國家庭醫生平臺聯盟成立儀式在京舉行。該平臺旨在通過匯聚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及其團隊,方便居民線上選擇家庭醫生,實現線上簽約,獲得高效服務。目前,中國家醫平臺共吸納2063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駐,擁有基層醫生12394名,網絡應用數量達4271個。
中國家醫平臺是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指導、《健康報》社建設并運營,面向全國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平臺。該平臺的入駐對象為全國各級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入駐機構可指定專人在中國家醫官方網站上注冊,完成機構信息和醫生信息填報,即可完成入駐程序。截目前,全國共有2063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駐中國家醫平臺,入駐機構多的省份依次為貴州3226家、內蒙古3174家、山東2359家、四川2169家、陜西1773家。其中,貴州入駐的基層醫生數量同樣多,達3085名,之后依次為四川、陜西、內蒙古、河北。在網絡應用方面,前5位分別為山東、北京、江蘇、山西、廣東。
《健康報》社總編輯周冰在會上介紹,中國家醫平臺主要包括一網三端。一網即中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官方網站,三端分別為居民端App、醫生端App、管理端App。在功能規劃上,居民可通過居民端App定位,找到離自己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家庭醫生團隊,可在線提交簽約申請,簽約成功后即可享受家醫團隊服務。簽約家庭成員的健康數據可由醫生或居民手工輸入,也可以通過智能終端自動同步。同時,居民還可通過該平臺與醫生溝通。通過醫生端App,醫生可以為患者提供簽約后服務,同步生成工作日歷。在管理端App,國家、各省(區、市)各級衛生計生管理人員可憑借不同權限,實時查看簽約統計數據、重點人群簽約率等情況。
除了方便居民外,中國家醫平臺也在不斷嘗試服務模式創新,已經在內蒙古、石家莊、深圳等地開展試點,從支付模式研究、大數據治理、健康檔案切入等方面開始發力。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扶貧辦副主任張德蒼表示,中國家醫平臺在精準扶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該平臺及居民端App,家庭醫生、扶貧人員能夠精準掌握因病致貧人員的健康信息,實現動態管理,建立督導體系,幫助相關家庭走出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