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曬曬獲得感: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醫生
15分鐘就能到達近的醫療點;可以找家門口的基層醫生開通綠色通道;不用頻繁跑大醫院,基層醫生就能開具長處方……說到看病就醫這5年的變化,隨便找幾位大爺大媽問問,他們都能講出不少。這得益于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通過引導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尤其是正在火熱開展的醫聯體建設,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醫生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跨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紛紛投身其中并發揮作用,醫聯體內牽頭醫院持續向基層派出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基層醫務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的人數也明顯增加。截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80%的三級醫院開展醫聯體建設。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頭重腳輕”和碎片化之痛在逐漸緩解,阻礙機構協作、資源整合的各種壁壘在逐漸消融。 醫聯體建設的推進,逐步實現了讓服務圍繞患者轉,使患者能夠在適宜的時間和地點方便地接受預防、治療、康復、護理、保健等服務。實踐中,各地由大醫院牽頭吸引康復醫院、護理院等不同功能的機構加入醫聯體;在醫聯體內建立雙向轉診機制,讓群眾享受到轉診綠色通道、延伸處方、集中配送等多項實惠。圍繞群眾健康需求,推進慢性病預防、治療、管理相結合,使醫生不僅“管治病”,更“管健康”,讓群眾得到了一體化、便利化、連續性的疾病診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 數說—— ■43.7億 2016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達43.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0.7%,門診量占比為55.1%。2017年上半年,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82.5%,較2016年年末增長2.1個百分點。 ■80% 2017年上半年,全國醫療機構下轉患者239.6萬人次,高于2016年全年水平。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近的醫療點,部分地區居民兩周患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比例超過60%。 ■40.7% 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凈化和消毒供應中心發展迅速,分別增長40.7%、3.7%、27.8%、14.0%和11.2%。 |
上一個:臨床路徑要做好“四個結合”
下一個:軍民融合防治出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