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曬曬獲得感:“悄無聲息”感受衛生應急力量
將突發傳染病扼殺在搖籃里、及時有效組織災后傷員救治和疫區防疫、避免一切可能出現的“險情”,讓百姓在“悄無聲息”中感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是衛生應急的特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以衛生應急體系和核心能力建設為主體,以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力量建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思路,我國衛生應急能力與水平走向國際舞臺的中央。
要及時發現并控制險情,人才是核心。5年來,我國已在23個省份布局建立4類37支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統一隊伍裝備標識和管理,基本實現隊伍車載化、集成化和自我保障化,形成應急處置的“拳頭”力量。其中,上海、廣東承建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連續兩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首批和第二批國際應急醫療隊。我國正積極探索在全國布局7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基地,加強批量重傷員、醫療救援信息聯通和指揮、起重機停機坪和航空醫療救援隊伍等設備裝備建設,加緊建設一批國家航空醫學救援基地和海(水)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包括核輻射、中毒在內的專科類緊急醫學救援建設也全面加強,逐步構建我國陸海空一體化的緊急醫學救援網絡。
“地球村”時代,傳染病防控已無國界。面對突如其來的埃博拉疫情,我國衛生應急統籌國內國際兩條戰線,實現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國內防控工作“嚴防控、零輸入”和援非抗疫工作“打勝仗、零感染”雙重勝利,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而深入持久的贊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衛生應急法制體系已基本建立,國家衛生計生委內設衛生應急辦公室,專門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同時強化部門間、軍警地間、區域間、國際間信息溝通,已牽頭建立30多個部門參與的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全國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中衛生應急管理機構也基本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應急體系架構業已形成。
數說——
:我國已建成全球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覆蓋全國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8%的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和94%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平均報告時間從原來的5天縮短到4小時內。實驗室網絡不斷健全,已具備在72小時內檢測300余種病原體的能力,為有效控制疫情發揮一錘定音作用。
1200:援非抗疫期間,衛生計生、軍隊、外交、商務等部門密切合作,成建制組派軍地近1200名醫療衛生人員,完成樣本檢測近9000份,留觀診療病例900多例,培訓防治骨干1.3萬多人。
20萬:各地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和隊伍建設,平、急結合的隊員人數超過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