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走上制度化軌道
廣東省通過出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收付費指導意見,簽約服務團隊職責分工指引及運作流程,簽約服務績效評價指導意見,家庭病床、臨終關懷服務工作指引等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廣東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推進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走上制度化軌道。
完善制度,形成體系
2016年10月28日,廣東省出臺《廣東省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實施方案》,全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全面推開。為深入構建多元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體系,增加全科醫生數量,廣東以政府主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其他多種形式為補充,鼓勵醫師個人、退休執業醫師、醫生合伙人等執業者(團隊),在城鄉社區(行政村)設置家庭醫生(全科)診所,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全科)診所,支持具有分級診療體系的醫療集團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逐漸充實家庭醫生隊伍力量。
為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缺乏個性化和吸引力,難以滿足不同群體居民多樣化健康需求,不能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的問題,廣東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分類簽約、有償簽約、差別化簽約,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的形式向居民提供基本服務和個性化服務。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分為基本服務包(含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包。每類人群的服務包又分為免費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初級包(普惠包)、中級包、包4個檔次,以滿足多層次的健康需求。簽約居民可根據自身需求,自愿選擇簽約一種或多種類型服務包。對已簽約服務包的居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收取年簽約服務費,這項費用由醫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居民個人共同承擔。這樣,既能讓居民獲得實惠的、精準的服務,又能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勞取酬,調動簽約工作積極性。
要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就必須與專科或綜合性醫療機構建立緊密聯系,建立通暢的轉診通道。為此,廣東明確搭建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家庭醫生團隊-機構內專科及輔助科室支持系統-綜合醫院專科醫生組成的“三環團隊”,建立全科-專科聯動機制。通過聯動協作,形成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完整封閉的保障環。
科學評價,量化考核
為完善激勵和考核機制,保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可持續發展,廣東制定下發了《廣東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績效評價指導意見》,從簽約數量、有效簽約、有效履約、服務效果4個維度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關經費撥付掛鉤,與機構內績效分配掛鉤。
廣東各地在簽約服務包基礎上制定家庭醫生年簽約服務收付費標準。年簽約服務費收入根據考核結果核增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績效工資總量不封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績效工資分配上,收取的年簽約服務費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的考核要素,主要向家庭醫生團隊傾斜分配。在晉級晉職以及各類評先活動上,向家庭醫生團隊傾斜,以此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和基層崗位吸引力,讓家庭醫生和全科醫生愿意留在基層。
廣東實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使用醫保目錄內的藥品政策,使參保人在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慢病處方的藥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能獲得,并且對病情較穩定、依從性較好的慢性病簽約對象,在治療用藥上給予政策傾斜,實施一次可開具治療性藥物1個月~2個月的長處方政策,從而減少患者就診次數,引導居民優先使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從而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
規范培訓,提升能力
為提高家庭醫生服務能力,廣東加大家庭醫生培訓培養力度,通過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和崗位培訓、農村衛生人才訂單定向培養等形式,擴大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培訓培養規模,逐步充實簽約家庭醫生隊伍。
為提高培訓實效,廣東還實施全省“滾雪球”家庭醫生團隊培訓項目,培育和建立省級、市級培訓基地,用基層人培訓基層人,提高在崗人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全科服務能力。另外,通過遴選省級師資庫供各地規范培訓使用,制作教學光碟發放基層,設置手機微信在線課程等方式,對基層醫務人員常態化培訓。在粵東西北地區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全科醫生特崗,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工作。
目前,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均已全面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地級以上市開展率為。大多數地級以上市已出臺了以服務包為基礎的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收付費方案,進入有償簽約服務。
上一個:醫療商場:新業態何妨一試
下一個:跨省就醫直接結算覆蓋4類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