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實在惠民
自2009年今,我國基本藥物制度已經建立運行8年。近年來,陸續有地區針對慢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將部分基本藥物作為公共產品以全額保障的形式免費提供。在福建、廣東、安徽、山東、浙江等地,這類探索正蔚然成風,不僅促進部分基本藥物真正實現公平可及,還成為實現慢病患者規范化管理、推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多項改革舉措的有力抓手,獲得了來自各方的積極評價。
藥物可及性日漸提高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基本藥物是指優先滿足公眾醫療需求的藥物,在正常運轉的醫療衛生系統中,基本藥物在任何時候都應有足夠的可獲得性。基本藥物制度是在充分考慮國家發展水平、疾病病種構成、醫藥產業發展水平、投入產出效益等因素,組織專家科學遴選藥物品種,并在保證質量和療效的前提下向全民公平提供的制度安排。
新一輪醫改啟動之初,我國明確提出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其中包括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經過數年推動,我國基本建立了以提高報銷水平、考核配備使用為特點的基本藥物制度。
“圍繞基本藥物制度,我國已經制定了藥物遴選、采購供應、合理使用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管曉東博士介紹,相關數據顯示,基本藥物質量近年來日趨穩定,抽檢合格率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基本藥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醫療服務行為,促進了藥品的合理使用,同時作為撬動基層綜合改革的支點,對擯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藥補醫舊機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向特定人群免費提供部分基本藥物、促進基本藥物制度向更加公平可及方向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由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80萬元,在基本藥物目錄內分別遴選出8種~10種藥物,對轄區戶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實行免費藥物治療。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探索“一元錢看病”,村民在村衛生站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只收1元掛號費,藥品及診療費全免,免費藥物品種由初的305種基本藥物,增加如今的473種基本藥物品種和19種醫保目錄品種。浙江省臺州市9個縣(區)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由專項財政經費支持,向轄區內戶籍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病患者免費提供基本藥物進行治療。山東省濟南、青島、臨沂等地市,紛紛探索開展不同形式的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其中,濟南市人社局針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3種慢病,選取5種基本藥物向參加職工醫保的家庭醫生簽約患者免費提供。
多項改革擁有新支點
經過多年探索,針對特定疾病或特定人群開展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正在逐步成為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發展的新內涵,以及各地撬動構建分級診療制度、規范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多項工作的新支點。
山東省青島市衛生計生委藥政管理處處長陳美文介紹,該市面向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始于2011年在黃島區開展的試點。黃島區財政列支專項經費,支持在全區醫療機構建立首診患者測量血壓制度和糖尿病患者篩查制度,在免費提供6種基本藥物的同時,結合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確診患者的規范化管理。截目前,該區共有6.7萬名“兩病”患者服用免費藥物,累計發放藥品價值超過150萬元。近期相關評估顯示,全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由6年前的2.7%上升到32.7%,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23.5%上升到45.4%,有效控制了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兩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實現了多方共贏。
“借助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打下的基礎,重點慢病患者的管理率和依從性大大提高,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服務質量得以加強。我區2014年代表省里接受國家基衛項目考核,獲得全國名,并在2015年成功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衛生計生局監督與疾病控制科科長周時敏表示,基本藥物全額保障不僅促進了慢病管理工作由粗獷式向精細化轉變,更引導慢病患者“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營造了分級診療的社會氛圍,豐富了分級診療的制度建設。
有專家表示,各地對于尋找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突破口的探索,正在基層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這種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并無固定的統一模式,向患者免費提供藥物的資金或來源于財政,或來源于醫保基金等。
“實行基本藥物全額保障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公平性,而且已有相關研究表明,其在改善疾病治療效果、提高經濟性等方面多有裨益。”管曉東建議,國家應從更高層面加強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鼓勵各地形成科學、固定的資金渠道和工作模式;條件成熟時,可從國家層面探索針對基本藥物進行獨立的供應保障籌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由政府全額撥付或從醫保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和金額,甚新增醫保資金作為基本藥物供應保障基金,納入預算管理,專款專用。
專家坦言,在鼓勵和推動地方開展基本藥物免費供應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守門人作用,通過建立免費用藥檔案等措施加強管理,防止因人情因素帶來的藥物浪費。
藥物可及性日漸提高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基本藥物是指優先滿足公眾醫療需求的藥物,在正常運轉的醫療衛生系統中,基本藥物在任何時候都應有足夠的可獲得性。基本藥物制度是在充分考慮國家發展水平、疾病病種構成、醫藥產業發展水平、投入產出效益等因素,組織專家科學遴選藥物品種,并在保證質量和療效的前提下向全民公平提供的制度安排。
新一輪醫改啟動之初,我國明確提出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其中包括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經過數年推動,我國基本建立了以提高報銷水平、考核配備使用為特點的基本藥物制度。
“圍繞基本藥物制度,我國已經制定了藥物遴選、采購供應、合理使用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管曉東博士介紹,相關數據顯示,基本藥物質量近年來日趨穩定,抽檢合格率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基本藥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醫療服務行為,促進了藥品的合理使用,同時作為撬動基層綜合改革的支點,對擯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藥補醫舊機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向特定人群免費提供部分基本藥物、促進基本藥物制度向更加公平可及方向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由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80萬元,在基本藥物目錄內分別遴選出8種~10種藥物,對轄區戶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實行免費藥物治療。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探索“一元錢看病”,村民在村衛生站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只收1元掛號費,藥品及診療費全免,免費藥物品種由初的305種基本藥物,增加如今的473種基本藥物品種和19種醫保目錄品種。浙江省臺州市9個縣(區)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由專項財政經費支持,向轄區內戶籍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病患者免費提供基本藥物進行治療。山東省濟南、青島、臨沂等地市,紛紛探索開展不同形式的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其中,濟南市人社局針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3種慢病,選取5種基本藥物向參加職工醫保的家庭醫生簽約患者免費提供。
多項改革擁有新支點
經過多年探索,針對特定疾病或特定人群開展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正在逐步成為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發展的新內涵,以及各地撬動構建分級診療制度、規范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多項工作的新支點。
山東省青島市衛生計生委藥政管理處處長陳美文介紹,該市面向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始于2011年在黃島區開展的試點。黃島區財政列支專項經費,支持在全區醫療機構建立首診患者測量血壓制度和糖尿病患者篩查制度,在免費提供6種基本藥物的同時,結合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確診患者的規范化管理。截目前,該區共有6.7萬名“兩病”患者服用免費藥物,累計發放藥品價值超過150萬元。近期相關評估顯示,全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由6年前的2.7%上升到32.7%,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23.5%上升到45.4%,有效控制了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兩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實現了多方共贏。
“借助基本藥物全額保障工作打下的基礎,重點慢病患者的管理率和依從性大大提高,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服務質量得以加強。我區2014年代表省里接受國家基衛項目考核,獲得全國名,并在2015年成功創建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衛生計生局監督與疾病控制科科長周時敏表示,基本藥物全額保障不僅促進了慢病管理工作由粗獷式向精細化轉變,更引導慢病患者“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營造了分級診療的社會氛圍,豐富了分級診療的制度建設。
有專家表示,各地對于尋找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突破口的探索,正在基層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這種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并無固定的統一模式,向患者免費提供藥物的資金或來源于財政,或來源于醫保基金等。
“實行基本藥物全額保障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公平性,而且已有相關研究表明,其在改善疾病治療效果、提高經濟性等方面多有裨益。”管曉東建議,國家應從更高層面加強基本藥物全額保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鼓勵各地形成科學、固定的資金渠道和工作模式;條件成熟時,可從國家層面探索針對基本藥物進行獨立的供應保障籌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由政府全額撥付或從醫保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和金額,甚新增醫保資金作為基本藥物供應保障基金,納入預算管理,專款專用。
專家坦言,在鼓勵和推動地方開展基本藥物免費供應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守門人作用,通過建立免費用藥檔案等措施加強管理,防止因人情因素帶來的藥物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