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5+4+N”布局成效初顯
在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省衛生計生委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該省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張紹廉介紹,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該省圍繞河北功能定位,通過提升能力、補齊短板、共享發展等手段,使“5+4+N”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布局成效初顯,有效緩解了京津就醫壓力。截目前,該省有300余家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與京津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北京累計向河北派出醫生1000余人、接診約7萬人次。北京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數占比從2013年的9.1%,下降到2016年的7.5%。
據介紹,“十三五”末河北省推進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的總體目標,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為契機,優化區域衛生優質資源配置,著力加強醫療衛生聯動協作。
“5+4+N”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布局具體內容為:“5”,即按照全省設區市地理區位,設置中心、環京、南部、東部、東北5個區域醫療中心。“4”,就是針對河北區域衛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確立了4種合作模式,分別按照優勢互補、重點支撐、合作共建、能力提升,組織11個設區市“對號入座”,引導醫療合作有序開展。“N”,即設置若干個診療中心。立足河北自身臨床專科優勢,結合全省重點轉診病種,合理設置診療中心。
該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江建明表示,在推進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中,三地通過技術合作、科室托管、合作共建、人員進修、遠程會診、綠色轉診、專科合作等形式,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結構布局逐步優化,二是合作范圍逐步拓展,三是共享成效逐步顯現。京津冀區域內已有部分醫療衛生機構實現臨床檢驗結果互認和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
據了解,下一步,河北省衛生計生系統將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對接合作,力爭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