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閉幕,醫療界發生哪些大事?全盤點!
1、“衛計委”成為歷史,CDFA也消失不見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方案中提出: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改革后,將統一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并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總理撐腰!提高公衛補助!
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繼續提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這樣的總理不要太帥!手動筆芯。
3、振興中醫藥人人有責
“讓老百姓更好地在家門口接受中醫藥服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國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為了這個目標,政府方面將繼續擴大中醫藥覆蓋面,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培訓,引導更多城市醫院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
4、馬曉偉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任主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名馬曉偉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人選。經過會議投票表決,馬曉偉獲選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馬曉偉也成為我國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任主任。
馬曉偉,男,漢族,1959年12月出生,山西省五臺縣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4月1982年12月在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畢業后歷任衛生部科學教育司干部、辦公廳秘書,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研究員、研究員、副院長、院長、黨委書記,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遼寧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等職務。2001年10月任衛生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13年4月任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2018年3月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二、委員聲音
1、全國政協委員蔡秀軍:讓法治成為醫護人員的“護身符”
解決暴力傷醫問題,要預防和懲治相結合,促進醫患關系良性發展。除了國家層面應繼續出臺保障醫護人員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措施,醫院自身也要做好對醫護人員的保護工作。
2、把獨立非盈利的衛生行業單位從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變成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北京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成祥建議:把獨立非盈利的衛生行業單位從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變成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這是實實在在給醫護人員漲薪,如今其他各項改革舉措都已經全面推開甚有的已經到了鞏固成果,唯獨醫務人員的薪酬改革還在試點摸索。一場醫務人員沒有獲得感、不能充分調動起醫務人員積極性的改革,還能走多遠?
3、支持社會辦醫,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
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民營醫療機構要進行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對解決看病難、醫療資源不足,提高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
三、集體智慧
1、數字技術驅動健康醫療事業平衡充分發展
騰訊公司CEO馬化騰提出加快數字技術應用,促進醫療資源和能力平衡發展;利用數字技術加速推廣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完善數字技術應用的制度環境和協同創新機制。利用科技技術來推動醫學發展。
2、構建新型數字醫聯體 打通醫療惠民“后一公里”
搜狗公司CEO小川指出:醫聯體和互聯網醫療作為推進醫改的有益實踐已取得成效,醫聯體初步實現醫療資源下沉,下一步還要更廣泛觸達患者;互聯網醫療除了使患者便捷就醫,還要進一步提供全周期醫療健康服務。
上一個:中西醫聯手攻關重大疑難疾病
下一個:《梅毒診斷》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