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
11月10日,2018第五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暨第二屆健康中國杭州峰會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賀勝向大會發來書面講話。本屆大會由《健康報》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共同舉辦,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醫院協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聯合主辦,以“政策驅動,智慧賦能”為主題,圍繞互聯網+醫療服務、醫聯體、醫共體、醫藥供應、醫保管理、醫學人工智能、健康新媒體等熱點議題,持續探索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生態發展,著力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于學軍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后出臺了互聯網+醫療健康惠民措施、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以及相關醫療服務管理規范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初步構建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體系框架。今后,要下大力氣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構建新型衛生健康服務模式,助力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更多城鄉居民和貧困家庭共享優質醫療服務。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巡視員馬偉杭表示,浙江省著眼于規劃全省健康信息體系建設,著力于精細應用,以老百姓的關鍵小事為切入點,讓一切服務都能通過信息化來進一步改善流程、提高效用。希望在2020年門診和急診整個流程中,沒有支付的環節,患者能像網約打車一樣看完病回家支付;希望浙江的老年人在就診過程中更加便捷,不需要攜帶任何證件便能看病;希望在2020年,醫院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輔助診療,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夠延伸到基層,使基層的醫務人員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提升臨床診斷能力,從而在百姓健康維護上發揮更好的作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表示,過去幾年,該院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性、創新性的工作,緊緊圍繞群眾看病就醫的堵點、痛點和難點,于2014年啟動了“未來醫院”建設項目,在國內率先實現醫療服務全流程改造,“掌上邵醫”打通就醫所有環節,一改“戰時狀況”。國內實現醫保用戶全流程移動就醫,徹底改變“三長”局面;建成國內有實體醫院背景的邵醫健康云平臺,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基層,打通了服務基層患者、醫生的“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區域醫療均等化水平。
《健康報》社總編輯周冰表示,在以微信、微博、健康中國(官方版)App為代表的國家衛生健康委政務新媒體平臺建設運營中,《健康報》社不斷探索創新用新媒體傳達黨中央的健康政策、傳播科學有趣的健康知識,已成為展現健康中國建設成就的主場、提供權威醫療健康信息及服務的高地。同樣,中國家醫平臺現已匯聚14萬名家庭醫生,在線簽約履約居民1400萬人,數據實時更新,為基層衛生健康治理提供了新的互聯網樣本,正在精準扶貧、健康管理等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醫患友好度理念及指標體系,作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的有力抓手,正與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中心通力合作,探索將滿意度調查與友好度建設有機銜接的路徑,助力提升患者就醫感受。
大會上,健康中國新媒體平臺工作委員會發布健康中國共建共享應用體驗版;《健康報》社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丁香園,啟動互聯網+基層醫生賦能X計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在大會上發布“邵醫(納里)健康云平臺3.0”。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醫政醫管局的相關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衛寧健康集團、百度醫療搜索等機構的代表,在大會上作了主旨演講。大會分設9個分論壇,各方代表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分別就互聯網+醫療服務、互聯網+健康新媒體、互聯網+醫保管理等話題開展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