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面對面:用“四個分開”推進省域醫改 ——訪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
“前幾天,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到廣東省代表團座談時,稱贊廣東的工作是厚積薄發。”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表示,在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馬曉偉提出“四個分開”推進分級診療,這個思路已實實在在落實到廣東省的醫改布局中。
“強基層、建高地、促醫改、保健康”
段宇飛介紹,這幾年,廣東省以分級診療為重要抓手,按照“強基層、建高地、促醫改、保健康”的路徑,加大力度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取得較好成效。
廣東省著力推動區域分開。一是積極構建醫療衛生高地,使疑難重癥問題在省內解決。2018年,廣東省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3年投入90億元,支持30家醫院建設。二是積極創建省內區域醫療中心,使疑難重癥問題在區域內解決。在高水平醫院建設中,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有5家醫院入選,省財政投入15億元,使其解決疑難重癥的醫療技術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明顯提高。三是實現三甲醫院全覆蓋,目前,廣東省21個地市均至少有一家三甲醫院,所有縣(區)均有一家二甲以上醫院。
在推動城鄉分開方面,廣東省從2017年起,3年時間拿出500億元,重點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縣和縣以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全面推廣“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等政策,人員薪酬待遇明顯提升。15個試點縣(市、區)組建29個縣域醫共體,10個實現人事、財務、資產、業務、藥品“五統一”管理。
在推動病種分開方面,廣東省自2016年起,依托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先后建立腫瘤、心血管、兒科等15個臨床專科聯盟,覆蓋62個縣級醫院。按照腦卒中、兒科、婦科、產科等病種的分級診療技術方案要求,制定廣東省《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雙向轉診工作的通知》,明確轉診管理體系、轉診指征、流程等。
在推進急慢分開方面,該省推廣疑難復雜疾病多學科診療模式,建立區域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等。城市三級醫院逐步落實功能定位,主動調整門診病種結構,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占比,增加手術、急危重癥的診療占比。
“分級診療制度要立足體系建設”
“從病案首頁大數據分析來看,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廣東省57個縣(市)縣域內就診率達96.1%,縣域內住院率達83.5%,已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省內大醫院門診量則呈下降趨勢,比如2018年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量同比分別減少54.8萬人次、63萬人次。”段宇飛說。
“分級診療制度要立足體系建設,框架一定要搭好。”段宇飛解釋,“體系建設如同人的骨骼發育,首先確保不長歪,后期才能呈現完美的體型。”
段宇飛介紹,廣東加快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保障體系,規范建設醫聯體。在城市,主要減少緊密型醫療集團;在縣域,按照縣鎮一體化、鎮村一體化的原則發展醫療共同體。推行網格化管理,解決資源條塊分割、職責不清的問題。推廣醫聯體內編制統籌使用,人員流動不受編制限制。堅持防治結合,市或縣級公立醫院主動承擔預防工作責任,為網格內居民提供預防服務,讓群眾少生病、少得大病。
作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廣東還就更好發揮互聯網便民惠民優勢做出規劃。段宇飛介紹,今年年底前,廣東省遠程醫療平臺將延伸到1145個鄉鎮衛生院,全省公立三甲醫院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不少于50%,并接入互聯醫療監管平臺,所有2277個貧困村村醫將用上AI醫生助手。
上一個:河北看病就醫要有這些新變化
下一個:整合共享大醫院信息系統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