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刊載于《協和醫學雜志》2019年第一期的《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首次提出HIV感染全程管理概念及做法。2018版指南由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丙型肝炎學組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家在2015年版基礎上修訂而成,更新了機會性感染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相關腫瘤的診治、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和預防母嬰傳播方面的研究進展。
據了解,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是目前已被證實的針對艾滋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估計,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現存活HIV/AIDS患者3690萬人,其中2170萬人正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的出現和應用,將艾滋病變為可治療但尚難以徹底治愈的慢性疾病。隨著艾滋病患者生存期的延長,各種非HIV定義性疾病(如代謝綜合征、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肝腎與骨骼疾病及非艾滋病定義性腫瘤)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成為后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時代影響HIV感染者生存質量和預后的主要原因。
抗反轉錄病毒治療在帶來疾病譜變化的同時,也帶來對HIV感染者的診治和關懷模式的改變。新版指南首次提出了HIV感染的全程管理概念。HIV感染的全程管理是指HIV感染者在確診后,以感染科醫生為主導,多學科合作團隊為其提供的一種全程綜合診治和服務關懷管理模式。全程管理的環節主要包括:HIV感染的預防和早期診斷;機會性感染的診治和預防;個體化抗病毒治療的啟動和隨訪,服藥的依從性教育和監督;非HIV定義性疾病的篩查與處理;社會心理綜合關懷。